随着疫情防控政策的调整和消费的快速复苏,餐饮消费市场也像最近的天气一样,逐渐回温,昔日餐饮业火爆的场面也在重新出现。餐饮业是经济发展状况的晴雨表,随着消费恢复,餐饮业迎来了春天。
城市烟火气越来越浓郁,面对快速增长的市场需求,唯有足够的人力和人才支撑,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提供充足的服务。
繁华背后用工紧缺
如今的节假日,随处可见消费者排队的景象,一些商家表示,节日期间每天排队都在三百桌左右,最高的一天翻台率在7.5。生意兴隆的背后也蕴含着部分经营者的担忧,因为从业者不足,服务员、后厨人手紧缺导致部分餐厅上菜慢、服务质量下降,甚至一些餐厅缩小了堂食开放区域以保证服务质量。
南京一家火锅店老板表示,他从大年初六就开始在招聘会上招人,只招到了一个服务员、一个洗碗工。“餐饮行业缺人,服务员比厨师还缺。”这是餐饮企业负责人的共识。前不久,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发布2022年第四季度“最缺工”的100个职业排行榜单,餐厅服务员位列前十。

▲《2022年第四季度全国招聘大于求职“最缺工”的100个职业排行》截图
《2022中国餐饮业年度报告》曾对餐饮与住宿企业开展调研,结果显示,虽然餐饮企业在薪资上一提再提、在门槛上一降再降,可仍然面临巨大的用工缺口。除了传统意义上社会对于服务行业的偏见,当下导致用工紧张的原因,既有疫情下人们选择服务岗的意愿受到影响,也有疫情造就了许多新的就业机会和模式,“朝九晚五”已经不再是唯一的选择。

多方联动舒缓困境
餐饮业是拉动消费的重要途径,行业的发展也需要源源不断的劳动力供给。政府也需多出台相关政策,增加对服务业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和关注,鼓励更多的人进入这一行业,提高从业人员的整体水平。年初,部分地方政府就已提前布局,采取跨省驻点等方式赴劳动力大省招工,并为务工人员提供免费包机、火车、汽车服务。

用人方式和工资待遇是行业吸引人才的重要方法,餐饮业应适当提升工资待遇,以“闲忙时差异用工”“企业共享员工”等更加灵活的用人方式,为从业者提供更自由的工作环境,更多样的从业选择。
同时,餐饮业也应及时进行数字化、智能化升级改造,改善服务体验,优化人员工作,提升工作效率。社会也应给予餐饮业尤其是服务员群体更多认识和理解,要认识到任何劳动都应该被尊重和接受,餐饮业作为与日常生活联系紧密的行业,发展前景无限,收入提升空间很大,同样能收获个人的成长。

模式放开灵活用工
在餐饮固定用工模式遇到障碍的情况下,“灵活用工”成为餐饮企业缓解用工紧张的新思路,通过增设小时工、临时工和兼职岗位可很大程度上缓解人员紧缺问题。据《2022年中国连锁餐饮行业报告》显示,目前小时工、兼职工、智能排班等多种灵活用工形式在餐饮业越来越多地出现,连锁餐饮企业平均灵活用工比例有所提升,样本企业平均灵活用工比例从2020年的13.9%已提高到2021年的17.5%,且2022年继续提升。

业内人士表示,理想的从业形式是“员工和企业是可以互相选择的”,只有员工和企业双方均认可对方,才能最大化激发工作效率。而灵活用工模式则给了两者一个增加了解、相互选择的机会。通过灵活用工,从业者和餐饮企业都能在合理合法的基础上,享受更加灵活便捷的工作节奏。

餐饮业,离不开强大的人才和人力支撑。一年之计在于春,经营者们还需提前布局,以更多元的用工模式和更好的待遇保障,提供行业吸引力,解决好用工难用工荒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