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微信/抖音二维码

关注微信/抖音二维码

时间:2025-04-22| 来源:四川省火锅协会| 阅读:19

2025年,关税波动不仅推高了进口食材的成本,更暴露了过度依赖外部供应链的脆弱性。在此背景下火锅企业正以"本地化"为矛,"标准化"为盾,在田间地头筑起新的竞争壁垒。这场变革不仅关乎成本与效率,更是一场关于中国味道的产业觉醒。


图片


本土化实践图谱:从田间到餐桌的供应链重构

1、头部企业引领供应链本地化浪潮

全国直采网络:在国内多个省份建立蔬菜、肉类直采基地,确保食材新鲜度与供应稳定性。通过供应链子公司集中化采购、中央厨房处理、统一质量管控,构建覆盖全国的仓配物流网络,日吞吐量超千吨。

“双轨制”供应链:核心调料(如牛油、花椒)国内直供,辅材(蔬菜、肉类)本地采购,海外门店成本降低20%。建立生产基地,将原料加工成标准化成品,提升供应链效率。

2、地方特色品牌深耕本土资源

特色原料开发:利用本地野生小番茄、木姜子打造独特风味,不仅提升了菜品差异化竞争力,还带动了当地野生食材产业发展。

产业链延伸:与农户合作建立种植基地,确保原料稳定供应,同时提供技术指导,提升农户收入。

行业趋势:

地域食材创新:2024年,火锅行业地域食材使用率同比提升27%,非遗食材、小众食材成为创新热点。

鲜味赛道崛起:鲜牛肉火锅、鲜切鸡煲火锅等细分赛道风靡,海底捞、朱光玉火锅馆等纷纷上新内蒙古牛羊肉。


图片


本地化带来的机遇与挑战:行业格局深度变革

机遇:产业升级与地方经济协同发展

推动农业现代化:火锅企业与农户合作,推动食材标准化种植,提升农产品附加值。

激活地域经济:云南野生菌、内蒙古草原羊肉等地方特色食材通过火锅走向全国,形成“一县一爆品”的产业格局。

就业带动:供应链本地化创造了更多就业岗位,如海底捞在福建霞浦县的合作项目,带动当地就业超千人。

产业协同:火锅企业与包装、物流等上下游产业形成协同效应,推动区域经济集群发展。

挑战:标准化与成本管控的双重考验

食材标准亟待统一:国内部分农产品仍存在品控不稳定问题,需企业自建质检体系或与第三方机构合作。

初期投入成本高:中央厨房建设、冷链物流布局需重资产投入,需要大量前期投入,如海底捞供应链建设初期投入超亿元。中小企业可借助供应链平台实现轻量化合作。例如,重庆某供应链平台通过“共享冻库”模式,为中小火锅店降低仓储成本。

长期收益:虽然初期成本高,但通过规模化采购和长期合作,企业能实现成本摊薄和供应链稳定。


图片


供应链本地化并非终点,而是火锅行业全球化布局的基石。当前部分企业已探索出两条路径:与东南亚、中东等地合作建厂,利用当地原料生产底料,降低关税成本。例如,在越南设厂,利用当地资源生产底料,出口至欧美市场;通过火锅主题博物馆、国际美食节等活动,将供应链与文旅结合,提升品牌国际影响力。

关税战虽给火锅行业带来挑战,却也加速了火锅行业的转型升级和供应链本地化的进程。从田间到餐桌的供应链重构,不仅保障了食材的稳定供应与成本控制,更为国内农业产业升级和地方经济发展注入了新动能。未来,随着技术赋能与本土化合作的深化,火锅行业将形成更加韧性、可持续的供应链体系,构建“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新生态。


热门点击

Hot news

四川省火锅协会

联系电话:028-61380866

成都市吉泰三路8号1栋1单元1109号

扫一扫,关注微信公众号

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