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微信/抖音二维码

关注微信/抖音二维码

时间:2025-04-15| 来源:四川省火锅协会| 阅读:36

2025年,火锅行业迎来新一轮洗牌——一边是消费者对“重油重辣”的传统锅底产生健康焦虑,一边是“现舂锅底”“药膳鸡汤”等健康新品类强势崛起。数据显示,消费者对天然食材锅底的溢价支付意愿持续攀升,主打“0添加”标签的锅底复购率显著高于传统品类。

这不是一场偶然的味觉猎奇,而是火锅行业结构性变革的缩影。消费者对健康的迫切需求,正在倒逼锅底从“重口味刺激”转向“轻负担享受”。


微信截图_20250414165610.jpg


近年来的消费调研显示,超七成消费者在选择火锅时,会将“健康属性”作为重要考量因素。这一变化直接反映在市场端:传统重油辣锅底增速放缓,而主打天然食材、低脂清汤的锅底品类则呈现爆发态势。

海底捞“岭南黄猪肚鸡锅”以低脂高蛋白为卖点,结合广式养生文化,实现销量显著增长;

广州“舂舂火锅”以云南野山楂、滇橄榄等20余种山野食材现舂制底,凭借“0添加”标签和强互动体验,上线3个月登顶区域热门榜。

传统火锅的“不健康”标签,主要集中在三大维度:

高油高盐,热量普遍超过500kcal/100g,远超成人日均推荐摄入量;部分底料含防腐剂、增香剂等问题引发消费者担忧;涮煮过程中蔬菜摄入不足,肉类占比过高,营养失衡。

而新一代健康锅底,正从这三个方向发起“精准突围”。

 

健康锅底的三大创新路径:如何让“养生”不牺牲“过瘾”?

路径1:天然食材重构味觉体系

核心逻辑:用野果、菌菇、药食同源材料替代工业调味料,以自然风味降低人工干预。

实践案例:

野果酸汤系:云南现舂火锅将野山楂、树番茄等舂碎入汤,酸味来自果实发酵而非醋精,同时保留膳食纤维;

草本养生系:推出“四神汤锅底”(茯苓、山药、莲子、芡实),涮煮食材前建议先喝汤,强调食补功能。

供应链关键:

建立地域特色食材直采基地,例如与云南等地农户合作锁定食材供应;

与高校食品实验室联合研发风味萃取技术,解决天然食材味型不稳定的问题。

路径2:烹饪工艺的“减法革新”

核心逻辑:通过工艺改良减少油、盐、糖的依赖,而非简单替换食材。

实践案例:

冷萃咖啡锅底:利用咖啡低温冷萃技术提取香气,避免煮沸后产生焦苦味,搭配牛肉时可减少蘸料使用;

蒸汽涮煮系统:某新锐品牌引入蒸汽火锅设备,以120℃高温蒸汽替代传统汤底,宣称“零油脂摄入”。

操作建议:

在菜单设计上标注“少油版”“轻盐版”选项,降低消费者决策成本;

通过服务员话术引导,例如“我们的野果锅底自带果酸,您可以选择不蘸酱料”。

路径3:功能附加值的场景化延伸

核心逻辑:将锅底与细分人群的健康需求绑定,打造差异化价值点。

实践案例:

健身人群定制:深圳品牌“轻涮实验室”推出高蛋白鸡汤锅,每100ml汤底含15g蛋白质,并搭配藜麦丸子等健身食材;

熬夜场景切入:杭州某火锅店研发“护肝菊花锅”,加入枸杞叶、胎菊等成分,瞄准加班族夜宵市场。

风险提示:

避免夸大功能性宣传,严格遵守《食品安全法》对“药膳”的定义;

建议引入第三方检测报告,为健康宣称提供背书。


微信截图_20250414165158.jpg


健康锅底如何跨越“成本生死线”?

健康锅底的竞争,本质是优质食材供应链的争夺。以云南现舂火锅为例,其核心原料树番茄、香茅草等年采购价涨幅显著,部分品牌已通过“农户入股”模式锁定供应。

应对策略:

与产地政府合作建立种植合作社,例如贵州酸汤锅底企业联合农户扩大红酸汤原料种植面积;

开发替代性原料,如用冻干野果粉替代部分鲜果,平衡风味与成本。

工艺端的效率革命

现舂锅底虽能提升体验感,但人工捣制效率低下,高峰期易导致出餐拥堵。行业正探索两类解决方案:

设备改良:引入电动舂捣器,在保留仪式感的同时将制备时间缩短至2分钟/锅;

预制化处理:将核心香料制成舂制半成品,到店后仅需简单加工即可入锅。

 

健康锅如何避免“昙花一现”?

警惕三大误区

伪健康陷阱:用“零添加”概念包装普通锅底,实际营养成分未优化;

体验感失衡:过度追求健康而丧失火锅的社交娱乐属性;

供应链失控:小众食材供应不稳定导致品控波动。

长效运营建议

数据化口味管理:通过会员系统追踪健康锅底复购率,动态调整配方;

场景跨界融合:例如推出“轻食火锅下午茶”,拓展非正餐时段消费;

建立行业标准:联合行业协会制定健康锅底认证体系,提升市场信任度。

 

火锅行业已无法回避健康化的大势。这场锅底革命的终极目标,不是用“养生”取代“过瘾”,而是用创新让消费者在满足口腹之欲时多一份健康——而这,或许正是火锅品类穿越周期的关键密钥。


热门点击

Hot news

四川省火锅协会

联系电话:028-61380866

成都市吉泰三路8号1栋1单元1109号

扫一扫,关注微信公众号

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