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疫情防控措施下,全国各地都相继宣布开放堂食。虽然受疫情影响,很多消费者的生活都按下了暂停键,但是堂食的魅力依旧强大;加上部分餐企加速恢复,打折促销线下引流,很多门店在周末迎来了近段时间的消费小高峰。
尤其火锅品类,在寒冷的冬季更是人们恢复堂食第一餐的首选。火锅已连续5年成为餐饮行业主力,整体营收在全国餐饮消费收入中的占比逐年上升。红彤彤、热腾腾的火锅,给消费者带来温暖和美味,烟火气也在蒸腾的热气里弥漫开来。

堂食开放 线上热销
火锅餐饮似乎迎来缓慢复苏
北京地区自恢复堂食以来,吸引了很多消费者,部分火锅门店客流正在逐步恢复中,甚至在上周末迎来了消费小高峰。海底捞北京西直门店表示,12月16日起门店客流出现回升,12月19日客流量较上周同期增长近五成,客群以年轻消费者为主,部分消费者表示特意为了吃火锅而出门。
呷哺呷哺方面也透露,部分门店已开始强势恢复,迎来消费小高峰。其中,12月18日朝阳大悦城店全天满座,当日销售额超5万元,客流超410人次,外送单量近130单,奶茶销售200杯,总体销售情况基本恢复。
堂食的恢复,不仅给消费者带来了便利,也为很多餐饮人重新带来希望。近期大面积的人群感染新冠病毒,让本就难做的餐饮产业雪上加霜。虽然还有部分消费者在家养病,但已经康复的和正常食客还是很愿意在门店消费的。
再加上各品牌为了助力餐饮消费复苏,通过打折、发放消费券等方式吸引客流。呷哺集团就启动了24周年庆“储多少赠多少”活动,旗下呷哺呷哺、湊湊、呷哺食品、茶米茶、趁烧等多个品牌均参与本轮活动,吸引了众多消费者参加。
后疫情时代,在家吃火锅已然成为更多人的选择,各大火锅品牌也不断强化“到家”业务,通过多渠道销售满足多元的消费需求。
12月以来,叮咚买菜北京地区火锅底料、涮菜、预制菜锅底等相关火锅类产品的销量同比11月增长明显。数据显示,两款在售羊蝎子产品的总销量增长达100%,猪肚鸡火锅的销量增长达65%。此外,小火锅类产品的销量持续走高,其中一款日式关东煮,12月销量同比11月销量增长了1400%。
赛道新秀 品类创新
火锅产业进入差异化新时代
在这场持续近三年的寒冬中,一些上市的火锅企业面临业绩下滑、门店收缩等问题。《2022年火锅产业大数据分析报告》显示,2022Q1全国火锅门店规模减少12.8%,Q2完全无复苏迹象。但同时,又有一批新兴火锅企业出现了店店火爆、强势扩张的盛况,这些新崛起的火锅品牌正不断加速门店布局。
今年9月初,怂火锅相继在北京、佛山开出首店,其透露到年底全国门店将扩展至24家。几乎同一时间,同样以重庆火锅为特色的珮姐老火锅在北京连开两店,以直营方式加速在全国布局,今年计划开设直营门店25家到30家,未来5年计划全国门店增至500家。9月中旬,桃娘在北京华熙LIVE·五棵松开出第6家门店,新京报记者了解到,截至今年年底,桃娘在京门店将增至13家。
疫情肆虐的这几年,几乎达到饱和的火锅品类并没有悄然没落,一轮又一轮的创新正在各个层面显现。
食材和产品创新,是当下火锅店经营的必备“技能”,产品是餐饮核心,近年来“鲜”成为很多品牌的重要卖点之一。鲜毛肚、鲜牛肉、鲜黄喉,“鲜”之一字不仅体现在食材品质上,更表现在花样形式上。丝状、片状,破冰形态,方式繁多。
此外,有料锅底市场规模也快速增长,催生出虾火锅、猪肚鸡火锅、椰子鸡火锅、酸菜鱼火锅等众多细分品类和大单品品牌,从锅底到口味上能给消费客群带来新鲜感。辰智餐饮大数据显示,2021年有料火锅在整体火锅市场的占比达到18.5%。
一场疫情影响着我们的生活,餐企经营压力倍增,龙头之争变成生存之战,“活下去”成为三年来的主旋律。但光明总会驱散黑暗,火锅市场仍将百花齐放,堂食开放是一个积极的讯号,带给餐饮人更多盼头和希望!
▲以上图片皆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