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什么是一顿火锅解决不了的,如果有,那就两顿。”这句名言广为流传,轻松幽默的同时,也证明了广大人民群众对于火锅的热爱。到了冬天,火锅店到处人气爆棚;夏天火锅店的人气也毫不逊色,吃着热辣的火锅搭配冰爽啤酒,“唯有火锅不可辜负”。
中华美食数不胜数,为何火锅能够脱颖而出,获得如此多的认可和喜爱呢?

1.场景氛围生活化
对很多人而言,饮食不仅承担着饱腹的作用,更是表现特定情感和生活氛围的载体。
宴请这种场合多以中餐为主,氛围也更商务正式;家庭聚会则偏好生活气息更浓郁的轻松、热闹的就餐环境。而火锅的一大特点就是热闹,从这一特性而言,就决定了它在大众聚餐消费选择中的首选地位。

当代社会,无论是朋友小酌,还是家庭聚会,火锅成为很多人的餐饮选择。火锅的包容性,可以满足大多数人的需求:不挑食材,不挑口味,甚至连厨师都不需要。鲜虾鲍鱼各色海鲜,莲藕冬瓜各类青蔬,毛肚黄喉各种内脏,可以在小小一锅“群英荟萃”,成为餐桌上的绝对主角。
不管是街头巷尾的门店里,还是城里乡间的家庭小院里,都可以蒸腾起火锅沸腾的滋味和玻璃窗上暖暖的雾气。只要你想,就可以和家人朋友吃一顿或简单或丰盛的火锅。没有阶层、没有贫富,更没有各点各的菜,各付各的钱,只有满堂的烟火气息和专属于火锅的浓烈味道。除了极致的味觉体验,火锅还能满足我们的精神需求,大快朵颐之后,相视一笑,生活的烦恼似乎顷刻间消散。

2.融合共创文化性
麻辣火锅在世界范围内被视为中国的特色美食名片,但说起火锅却并非我国特有,韩国的部队锅、日本的寿喜烧、欧洲的奶酪火锅、巧克力火锅等都是享誉全球的火锅美食。为何只有中国火锅能够以迅猛的姿态走出国门,走向世界呢?正是因为中国火锅的融合新。
传统的火锅按地域可分为川派、粤派和北派,口味特色各不相同。川派火锅口味麻辣,用花椒和辣椒统治着消费者的味蕾,并且衍生出美蛙火锅、鱼火锅、串串香等一系列细分品类,并占据着火锅市场的大部分份额;粤派养生清淡,食材新鲜是他们的基本要求,猪肚鸡火锅、潮汕牛肉火锅、港式打边炉,讲究的都是极致新鲜的口感;北派火锅则分类众多,老北京涮羊肉、特色土锅子,味道或清淡或综合,更要与蘸料相匹配,享受的就是一口综合的口感。

现今,火锅的发展不再受地域的局限,不管是经营范围还是口味融合,都实现了很大的突破。两广地区麻辣口味的火锅也可以经营得风生水起,川渝地区打边炉、涮羊肉也经常大排长龙。更不用说各大火锅品牌针对不同地区所做的口味调整,上新一些符合当地饮食习惯的特色锅底或菜品。
火锅愈发成为一种融合而独特的味道,不管你来自中国何处,都能在这滚烫的锅里找到属于自己的味道。而且不同地域的人,又可以通过菜品找到更加形象和具体的乡情。

3.用餐体验全面化
吃火锅没有太多的讲究,每个人都可以选择自己的最爱的食材,控制烹饪的火候,再个性化的定制自己的蘸料。看似一锅融合下,实则是个性化和融合度的完美结合。
这样的参与感不仅体现在烹饪上,更体现在氛围里。现煮现吃的特征就意味着吃火锅是一件急不来的事情,就因为急不来,食客就能更多地把心思放在食物上,放在和你一起用餐的人身上,全面体会食材的可口和情感的交融。围炉而坐,仿佛置身于世外桃源,体会火锅的精髓。

火锅的特点就在于包容并蓄,红火热辣的火锅是中国人温暖热情的体现,一分为二的鸳鸯锅更表现出包容多样的美好品质。火锅的汤越煮愈浓,隔一段时间不解解馋,就会忍不住想起。大繁若简,大智若愚,火锅就是可以治愈乡愁的,最地道的中国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