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8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举行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2022年版)网上新闻发布会,介绍大典修订相关情况。新版职业分类大典专业技术人员大类增设金融科技师等29个新职业。
其中,由重庆申报开发的“火锅料理师”作为中式烹调师职业下的新工种被纳入《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2022年版)》,填补了火锅行业一直没有专属职业工种的空白。
越来越火热的火锅赛道在获得市场与大众广泛认可的同时,也拥有了国家认证的新工种。“火锅料理师”这一职业,也将在更规范更广阔的舞台上进步、发展。

“火锅料理师”到底是干什么的?
根据《职业分类大典》规定,“火锅料理师”是从事火锅锅底、酱料、蘸料的制作,菜肴预制,菜品切配并具备一定餐饮经营、管理能力的人员。
从定义上看,火锅在被端上食客餐桌前的几乎所有流程都是由“火锅料理师”来准备的。反之,负责炒制底料、菜品切配的后厨人员等,都可以拥有“火锅料理师”这一专业工种资质,火锅行业也有了自己的专属职业工种。
从炒料到备菜,火锅料理一直都是一门高深的学问。北京涮锅、海南椰子鸡火锅、潮汕牛肉火锅等更是多有讲究,锅底、食材若不讲究,食客就难以品味到正宗的火锅风味。
川渝火锅底料讲究麻辣鲜香,牛油、辣椒、花椒、豆瓣、各色香料等缺一不可,光是辣椒品种的选择和搭配就大有门道。此外,牛油的品质、原材料的选择和配比、炒制的时长和温度,任何一个细节都可能影响火锅的味道,全靠厨师多年练就的“手上功夫”。
而“火锅料理师”们正是负责为食客提供最地道、最优质的用餐体验的最后一道关卡。

“火锅料理师”出现的必然性
我国的火锅产业飞速发展,2019年火锅业收入就占到了全国餐饮业收入的20%左右,跻身全国规模最大的细分品类;《2021年火锅产业大数据分析报告》显示,2020年火锅产业销售占全国餐饮收入近三分之一。根据《2022年中国火锅行业发展与消费行为监测报告》,超半数火锅消费者会以两到三周一次甚至一周一次的频率光临火锅门店。
在此背景下,火锅行业市场规模实现平稳增长态势,这也意味着行业内部发展需要更加规范。“火锅料理师”的出现,填补了火锅行业主专属职业工种的空白。
同时,“火锅料理师”体现出火锅行业向好发展的面貌和国家大力推动就业、优化人才结构的侧面;更反映了市场发展的必然选择;对火锅行业整体规范化发展产生了推动作用。

“火锅料理师”发展之路
实际上,“火锅料理师”纳入新工种经过了多年的研究和讨论。
2015年,重庆市人力社保局就已将“火锅料理师”作为地方特色岗位纳入全市职业培训,并开发了专项职业能力规范,至今已有6万多人经考核获得了火锅专项职业能力证书。
2021年,重庆市人力社保局向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申报将“火锅料理师”认定成为一个新工种,以便统一行业标准,进一步系统化专业化培养火锅人才。

“火锅料理师”传递行业技能和信念
在中国,火锅自魏晋时期至今,已然成为一种文化,其从业者多了一份传承和绵延的使命感。火锅的蘸料、切配和烹饪技法应当在“技艺”的层面被严肃对待。“火锅料理师”的出现之于行业而言,是凝心聚力、塑造职业认同的一个难得契机。
有了来自人社部的认可,之后免不了吸引更多新一代的从业者,这是行业良性发展的标志。有从业者认为,“火锅料理师”正式成为国家认可的新工种,预示着国家为1000万火锅从业者,创建了一个由普通劳动者提升转化为职业技能人才的新通道,将进一步推动餐饮服务行业快速发展。
在国家认可的基础上,火锅行业可以总结行业经验、编写行业教材、形成行业规范,通过举办职业竞技赛事和职业技能培训等方式,在同行之间相互切磋、传递技法,从而实现行业繁荣、长远发展。
长远且宏观地看,类似于“火锅料理师”等新职业得到认定对优化人才结构、激发人才潜力有重要意义,这是对人的多元价值的有力肯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