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微信/抖音二维码

关注微信/抖音二维码

时间:2025-06-30| 来源:四川省火锅协会| 阅读:21

当一线商圈的山野火锅还在为翻台率绞尽脑汁时,一股暗流正在三四线城市乃至县域悄然涌动。曾经高居云端的山野风,正脱下华丽外衣,以亲民姿态渗透更广阔的市场腹地。这场由自助模式驱动的下沉战役,不仅关乎单个品牌的生存空间,更可能重塑火锅行业的竞争格局。


微信图片_20250630084022.jpg


去年引爆社交媒体的山野火锅,一度被视为城市中产的专属消费符号。三出山等代表性品牌在核心商圈加速布局,社交媒体上山野火锅相关话题播放量轻松破亿,门店前排起的长队成为商圈标配。然而繁荣之下,高价带来的瓶颈日益凸显——当消费者为环境溢价买单的新鲜感褪去,动辄人均150元+的账单让复购率面临考验。这种困局在山野火锅的发源地尤为明显——“热度来得快,降温也快,核心问题还是客单价与日常消费习惯的错位。”

转机出现在自助模式的创新嫁接上,歪胖子山野鲜货火锅的探索就颇具代表性。它采用明档自选模式——所有食材按碟定价,消费者在冰柜前自由组合,荤素搭配丰俭由人,食客对价格和份量拥有绝对掌控权。这套机制下,人均花费锚定在30元区间,周末高峰期翻台率却能达到普通山野火锅的1.5倍。在食材方面它坚守了山野火锅的核心——坚持每日从原产地鲜运食材,并通过自有工厂研发了百香果酸汤、草本清汤、云南菌汤等特色汤底,丰富消费者的选择。

自助模式的价值远不止于破解价格困局。当这套高性价比模型与县域市场的消费升级需求相遇,化学反应开始显现。黔东南从江山野酸汤自助火锅深度捆绑侗族非遗技艺,与当地村寨合作建立“酸汤合作社” ,由侗族匠人统一发酵酸汤底料,既保证风味正宗,又实现规模化生产。门店采用 “锅底+野菜全自助” 模式:39元含酸汤锅底搭配20余种野菜、豆腐、米粉无限量自取;高价食材单碟计价(5-15元/份),人均消费控制在50元内。菜品主推本地山货:村民晨采的折耳根、鸭脚板、稻田鱼切片,搭配县域牧场直供的高山黄牛肉。它被列入 “黔东南生态食材体验点”,并登上当地火锅榜单TOP3,复购率高于县域餐饮均值。

此类案例揭示了下沉市场山野火锅的生存逻辑:与其追求一线城市的场景复刻,不如深耕“在地化山野”。县域消费者对“高山”、“高原”的感知度有限,但对三十公里外某山谷的野菜、本地非遗腌制的酸菜有天然亲近感。这种深度捆绑地域文化的策略,既降低供应链难度,又构建起竞争壁垒。有业内人士指出:县域消费者更看重实在价值,能否将“山野”转化为可感知的性价比和在地认同,决定品牌下沉的关键。


微信图片_20250630084029.jpg


供应链的革新成为支撑下沉的关键骨架。普遍山野火锅依赖跨省冷链运输野生菌、高山笋等食材,在下沉市场面临配送成本与新鲜度的双重挑战。头部品牌开始构建“三层供应链体系”:核心菌菇与干货仍采用滇贵川直采保障品质;应季野菜转向本地化采购,通过与县域农业合作社建立“订单农业”合作,既确保每日新鲜送达,又降低物流成本;调味料则与区域食品厂联合开发标准化酱料包。在三四线城市,本地野菜采购成本比一线城市低,运输时效压缩至3小时内,门店损耗率下降近半。这种柔性供应链使“每日鲜送山野”的口号真正落地,也是维持30-50元客单价的底层支撑。

自助模式的演进也在持续深化。除按碟计价的半自助外,“AB菜单”式自助正在兴起:A档包含限量供应的松茸、鲜竹荪等山珍,满足品质追求;B档无限量提供当季野菜、菌菇拼盘、特色豆制品。60元内的消费即可享用B档全系菜品,如需升级A档食材则额外付费。这种设计既控制高端食材成本,又保证基础体验的性价比,在测试城市获得超70%的顾客选择基础套餐。更激进的探索出现在县域市场——某品牌将山野火锅与本地早餐结合,早市时段推出“野菜自助粥坊”,5元无限量享用十种山野粗粮粥搭配酱菜,午晚餐再切换为正餐模式,场地利用率大幅提升。

这场下沉变革正吸引产业链各环节的加注。火锅底料企业推出区域定制化产品线,如针对华北市场的槐花菌汤底料、适配华南的榄角山珍底料;设备商开发出集成保鲜与展示功能的“山野菜智能冷柜”;就连餐具厂商也推出藤编造型的电磁炉盛器。这些配套创新进一步降低了下沉市场的运营门槛,山野火锅不再是大品牌的专利。


微信图片_20250605093650.jpg


从创新到下沉,山野火锅的转型揭示着行业本质的回归:消费者渴望的从不是昂贵的形式,而是可触及的自然滋味与松弛体验。当品牌放下身段,用自助模式重构价值链,以在地化思维深耕区域特色,看似饱和的火锅市场正在裂变出新蓝海。那些扎根县域的山野菜馆、社区旁的自助小火锅,或许正在书写火锅行业的下一章。


热门点击

Hot news

四川省火锅协会

联系电话:028-61380866

成都市吉泰三路8号1栋1单元1109号

扫一扫,关注微信公众号

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