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锅江湖的竞争,正从“红海”转向“心动之海”。当消费者不再只为舌尖的麻辣鲜香买单,而是为一场值得发朋友圈的沉浸式体验、一段能唤起共鸣的情绪记忆、一个彰显个性的差异化标签倾注热情时,火锅品牌如何抓住这股情绪消费浪潮?
郭淑芬、德庄、沙胆彪三大品牌在2025年六一节点的亮眼战绩——单场直播GMV破千万、门店客流两位数攀升、亲子客群渗透率跃升——揭示了一套可复制的“黄金三角”模型:以情绪化内容为引线、以沉浸式场景为舞台、以差异化记忆点为爆点,让节日营销从短暂的流量收割,升级为品牌价值的长期沉淀。
火锅赛道从未停止进化。据相关数据调研,超一半以上的消费者将“情绪体验”纳入就餐决策核心,亲子生日、纪念日、朋友聚会等场景中,“吃氛围”“吃文化”的需求甚至超越了对口味的单一追求。这一趋势在Z世代中尤为显著:他们愿意为一场“火锅+戏曲”的国风表演支付溢价,为能带孩子安心用餐的“12度辣”分级火锅驱车十公里,为联名童年IP的趣味餐具反复打卡。这意味着,火锅品牌若仍困于“口味内卷”,将错失情绪消费的巨大红利。
平台生态的革新则加速了决策链路重构。抖音“兴趣-需求-体验”的闭环中,“氛围感餐厅”、“花园餐厅”等相关话题播放量超10亿次,探店短视频年产量突破24亿条。消费者在滑动屏幕的瞬间被一段明星涮火锅的烟火气感染、被一场轻轨穿行巨型火锅装置的视觉奇观震撼,随即点击团购券完成消费——从心动到行动,只需一次指尖触碰。郭淑芬正是抓住这一契机,在今年六一前十天启动预热,通过福利发券和黄金抽奖蓄积流量池,最终借辰亦儒直播专场引爆,实现1万份套餐券8小时售罄、五天GMV突破1400万元。
内容层面,人性叙事取代产品叫卖成为破局关键。德庄的破圈之路诠释了内容的人性化表达。其核心优势“辣度分级”本是技术性概念,但品牌并未陷入参数对比,而是借央视主持人金龟子的童年IP唤起亲子情感共鸣。在重庆德庄博物馆的直播中,金龟子现场体验12度辣锅底,以“小朋友也能吃的火锅”重塑用户认知,将理性标准转化为家庭餐桌的温馨记忆。这种策略暗合广告人叶明桂的观点:“品牌要用人性做生意,因为人只会爱上人类,不会爱上产品”。同样,郭淑芬选择辰亦儒并非因其顶流身份,而是他“亲民精打细算”的人设与品牌“质价比”调性高度契合,使“囤券省心”的心智植入更自然。
场景构建上,功能空间升级为情绪容器。场景的本质是创造“社交货币”。抖音生活服务在2025年重庆火锅欢乐节中搭建国潮市集、千人火锅宴、音乐派对等复合场景,让谭三娘、刘一手等品牌跳出门店限制,在轻轨穿行火锅装置的奇观中与消费者深度互动;沙胆彪则联动《熊出没》IP打造亲子主题店,以低盐儿童餐盘和趣味餐具延长用餐体验链条,让“带娃吃粤式火锅”成为家庭消费新习惯。这些实践印证:场景的沉浸感越强,用户自发传播意愿越高。
记忆点打造方面,技术优势转化为不可复制的消费暗号。记忆点是品牌锚定用户心智的终极武器。德庄的“12度辣=儿童友好”、沙胆彪的“粤式轻鲜=家庭品质之选”,均通过平台资源将技术优势符号化。更巧妙的是沙胆彪的“错峰策略”:六一前以熊出没联名物料制造期待,节后借港星车保罗直播上线联名菜品,持续撬动长尾流量。这种打法让记忆点脱离短期促销,沉淀为品牌资产。
长效经营:从节点爆发到全年增长的三重跃迁
以上品牌的成功并非偶然。郭淑芬在六一营销中采用“超长预热+明星直播+券包锁客”的组合拳,表面看是直播带货的常规操作,实则暗藏两大战略意图:通过十天预热完成用户心智教育,借助辰亦儒的亲和力强化“质价比”标签;“1万份套餐券8小时售罄”的稀缺性场景,既制造社交货币,又实现淡季客流平滑过渡。这种将短期流量转化为长期复购的设计,使五天直播GMV突破1400万元的同时,门店客流在节后仍保持增长。
德庄的辣度分级战略则展现技术赋能的品牌升级路径。从实验室研发到消费者认知,德庄用多年时间采集数据,最终将辣度量化为分级标准。这种标准化不是冰冷的参数罗列,而是通过门店试吃台、粉丝节等场景,让消费者在互动中建立“对号入座”的感知。当金龟子在直播中自然说出“小朋友也能吃的辣度”,技术标准就完成了向情感价值的转化。
沙胆彪的案例则揭示家庭客群运营的新范式。通过《熊出没》IP联名,品牌不仅获得联名款餐具的短期销量,更构建起“低盐健康”“趣味体验”的长期认知。其在六一后上线联名菜品的“错峰策略”,巧妙避开节日营销的红海竞争,将IP价值深度挖掘。这种运营思路使亲子客群渗透率提升,家庭套餐复购率增长。
未来,火锅品牌的竞争将聚焦于“情绪定价权”的争夺。当品牌能通过内容传递价值观、用场景承载情感连接、以记忆点唤醒归属感,便能在同质化竞争中开辟高价值赛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