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微信/抖音二维码

关注微信/抖音二维码

时间:2025-03-12| 来源:四川省火锅协会| 阅读:62

当全国性火锅品牌陷入价格战与流量争夺时,一批区域品牌却悄然崛起——季季红火锅在江西开出400+直营店,乡镇渗透率达60%;武汉火瀑椒麻火锅凭“一绿致胜”连登6年必吃榜……这些品牌不盲目扩张,而是通过“毛细血管式”布局、文化绑定与供应链深耕,在区域市场构筑起“护城河”。它们的成功,为行业提供了“另一种活法”。



微信截图_20250312163213.jpg


区域火锅,为何能逆势崛起?

当下火锅行业中,全国性品牌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一些头部品牌,虽然规模庞大,但却陷入了“规模不经济”的困境。下沉市场的供应链成本高昂,如潮汕牛肉锅的冷链成本率高达12%,而异地口味的适配更是难题重重,广式打边炉因海鲜食材成本占比38%,难以走出广东省。

相比之下,区域品牌却展现出了强大的生命力。以季季红火锅为例,其在江西开出了400多家店,乡镇渗透率高达60%。通过“蜂窝式开店”策略,季季红在江西平均每4万人就拥有一家店,供应链覆盖全省,食材成本低于行业平均水平15%-20%。这种高密度的布局,不仅降低了物流成本,还形成了“吃火锅=季季红”的消费心智。

数据不会说谎,区域品牌正成为抗周期的样本。2024年,火锅赛道有3万家企业退场,但区域品牌如徐升记(山东)、天府惠(新疆)等却逆势增长,门店数量增加了200-500家。这充分印证了“收缩即进化”的逻辑,区域品牌通过聚焦本地市场,实现了精细化运营和高效管理。


微信截图_20250312163603.jpg


那么,这些区域品牌究竟是如何做到的呢?它们成功的背后,隐藏着哪些核心策略?

策略一:毛细血管式布局,穿透“最后一公里”

密度为王,是区域品牌成功的关键。季季红在南昌开出了150家店,乡镇覆盖率高达60%。通过“蜂窝战术”,季季红自建分仓实现次日达,大大降低了物流成本。同时,针对不同市场分层运营,城市店主打“山野主题”、“黑金科技”,吸引年轻人;乡镇店则简化服务、压缩面积,以30-40元的客单价匹配当地消费力。

策略二:文化符号化,把“地方味”变成“社交货币”

地域基因绑定,是区域品牌打造差异化的重要手段。季季红以“江西香辣文化”为内核,用植物油锅底替代川渝牛油,适配本地口味。火瀑椒麻火锅则打造“寻味湖北”地标菜单,融入郧阳红薯粉等非遗食材,让顾客在品尝美食的同时,也能感受到地域文化的魅力。

情绪价值升级,是区域品牌提升顾客忠诚度的关键。季季红联合音乐节、国风主题店打造“打卡圣地”,引发顾客自发分享;珮姐重庆火锅通过直播溯源,将非遗食材转化为文化IP,让顾客在享受美食的同时,也能感受到品牌的温度和故事。

策略三:供应链“本地化革命”,消灭成本黑洞

前端直采,是区域品牌降低食材成本的有效途径。季季红自建4万平方米的中央厨房,98%的原料省内直供,食材成本率低于行业15%。围辣小火锅则通过“区域代理商共享分润”模式,6年拓店1200家,实现了快速扩张和成本控制。

中后端精益化,是区域品牌提高运营效率的关键。借鉴日本萨利亚的经验,季季红引入“去服务员化”设计,人力成本降低了30%;潮汕牛肉锅以“3小时鲜肉到店”为目标,将损耗率从15%压至8%,提高了食材的利用率和新鲜度。


微信截图_20250311153607.jpg


对于区域品牌来说,做深根据地市场是立足之本。

市场选择:聚焦“高浓度区域”,避免盲目撒网

人口与消费力匹配,是选择市场的重要原则。季季红深耕江西(人口4518万,人均餐饮消费增速全国前五),避开了一线城市的红海竞争;李常在火锅选择重庆合川等“次级城市”,单店投资回报周期缩短了30%。

文化认同度优先,是区域品牌选择市场的另一重要考量。潮汕牛肉锅在珠三角密集开店,利用“潮汕侨乡”属性辐射海外;云南菌汤火锅则通过“山野VR体验”强化地域标签,吸引了大量对云南文化感兴趣的顾客。

组织能力:区域扩张需“慢公司基因”

直营管控,是区域品牌保证品质的重要手段。季季红坚持全直营,通过“总部-区域督导-门店”三级管控体系保障品质;紫光园则以“档口+正餐”模式实现全时段经营,单店坪效提升了40%。

人才本地化,是区域品牌快速融入当地市场的关键。围辣小火锅成立商学院,加盟商需完成5天封闭培训;季季红推行“员工入股”制度,将拓店数与分红挂钩,激发了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创新边界:从产品到场景的“微迭代”

品类微创新,是区域品牌保持竞争力的关键。季季红推出“牛蛙锅+江西辣”组合,拉动了客单价的提升;李常在火锅则以“发酵锅底+创始人IP”形成差异化,吸引了大量顾客尝鲜。

场景跨界,是区域品牌拓展消费场景的有效途径。季季红黑金店复刻汉代火锅文化,引入青铜鼎元素;湊湊“火锅+KTV”模式则延长了消费时长至凌晨3点,满足了顾客多样化的消费需求。


微信截图_20250312164148.jpg


区域品牌的成功,不仅为行业提供了新的发展思路,也启示着我们未来竞争的方向。

从“规模崇拜”到“价值深耕”

全国化不再是唯一出路,区域品牌可以通过“高密度+高复购”实现良性循环。如茶颜悦色在长沙开出了500多家店,估值高达200亿,充分证明了“区域深度>全国广度”的道理。

未来竞争:供应链与文化“双壁垒”

供应链壁垒,是区域品牌抵御外来竞争的重要武器。锅圈收购华鼎冷链实现万店次日达,区域品牌则需构建“省内闭环+跨省联盟”的弹性网络,提高供应链的灵活性和响应速度。

文化壁垒,是区域品牌打造差异化竞争优势的关键。季季红借海昏侯汉文化打造“火锅版博物馆”;瑞士奶酪火锅则以“高山牧场”绑定奢侈品营销,提供了高端化的参考范例。

终极命题:让“区域符号”成为全国性消费语言

无论是云南菌汤的“山野美学”,还是季季红的“江西辣叙事”,区域品牌的终极目标都是将地方文化转化为普世价值。正如季季红创始人周弘所言:“真正的护城河,是让内蒙古的羊、云南的菌、潮汕的牛,都能讲出同一套消费者听得懂的故事。”


微信截图_20250312163656.jpg


当行业陷入“高端化内卷”与“价格战消耗”的二元对立,季季红用25年实践证明:区域品牌的核心竞争力,不在于全国门店数量,而在于能否成为一方百姓的“生活刚需”。其“毛细血管式布局+在地化创新+效率革命”的三位一体模型,为行业提供了“做深做透区域市场”的完整方法论。

对于区域品牌而言,与其一味追逐全国化,不如先成为“本地人心中的海底捞”——这或许是破解火锅红海竞争的最优解。




热门点击

Hot news

四川省火锅协会

联系电话:028-61380866

成都市吉泰三路8号1栋1单元16层4号

扫一扫,关注微信公众号

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Top